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6)
陶渊明享年研究及诸说差异考
作者: 姜复宁,孙奇
关键词: 生卒年代 差异试析 陶渊明 版本学
描述:陶渊明享年研究及诸说差异考
苏轼与元稹之悼亡诗比较研究
作者: 张鲁明
关键词: 元稹与苏轼 艺术风格 悼亡诗 意象差异
描述:悼亡诗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悼亡诗三大翘楚为苏轼、元稹和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处于清代,与苏轼元稹相隔的年代久远,而苏轼与元稹所在的年代虽然比较接近,但他们的基调与写作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调、情感、悲源、隐喻和意象五个方面。
中西理想世界的碰撞——《乌托邦》与《桃花源记并诗》之对比分析
作者: 胡小玲
关键词: 《乌托邦》 相同性 《桃花源记并诗》 差异性
描述:中西理想世界的碰撞——《乌托邦》与《桃花源记并诗》之对比分析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自然观比较分析
作者: 易春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自然审美意识 直率广阔 自然观差异 含蓄蕴藉
描述: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自然观比较分析
主持人语:杨莉馨
作者: 杨莉馨
关键词: 美学差异 时空处理 德国美学家 莱辛 《拉奥孔》 诗人王维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描述:长久以来,文学与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渊源深厚。因之,古今中外有关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学科之间因缘关系的理论探讨颇为丰富,最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自然是苏轼评论唐代诗人王维作品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希腊抒情诗人西摩尼德斯亦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而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则在《拉奥孔》中为“诗”“画”划分了界限,更多论及语言文字艺术与造型艺术在时空处理上的美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