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6)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苏轼《新城道中》教学设计
作者: 杨毅
关键词: 精神气度 苏轼 生存方式 境遇 诗情
描述: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呼唤理性的人文思考,学生在课堂中真情投入,既不失自我,又有所发现.有效利用课堂,让学生深情诵读诗文,使其自由表达不被束缚,个性解读不被压制,审美素养不被忽视,才能够让同学们深切感受中华语言之优美、传承中华文化之精深,进一步培养求真、向善、爱美之心
浅谈记游写景类古典散文的审美要略 ——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
作者: 徐含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古典散文 《赤壁赋》
描述: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所以,与其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为某次游景所写的美文,不如说是因自然之景,古人从己身挖掘的富饶精神情感。但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终不能直接目睹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以及作者的人生迹况入手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分析景物与心灵结合所发生的精神情感反应。
走向无风无雨无晴之境——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四重超越
作者: 廖福良
关键词: 定风波 人生境遇 通达 人生态度 乐观 豁达 苏轼 彻悟
描述:解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多集中于分析苏轼的人生境遇与相应的人生态度。通常有两类文章:一类侧重于笼统地谈面对人生风雨之境,苏轼表现出的乐观与豁达;一类具体分析形成通达与彻悟的过程,诸如"由蔑视与对抗走向坦然与乐观,最后通达与彻悟"。 [1] 他们的分析不无道理,可是知人论世的解读过
论苏词中人生境遇与境界的关系
作者: 闫镇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人生境遇 缺月挂疏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地境界 酹江月
描述:苏轼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文艺理论批评等领域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其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三次贬谪,但正是这些不幸的遭遇成就了今天不朽的苏东坡。本文以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念女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四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高低及境界性质问题,并结合苏轼的三次贬谪经历,探讨诗词创作时间的先后与词人的境界并非存在必然的关系,最后思考境遇对苏轼境界提升的影响。一
书文同赏,无意乃佳——《赤壁赋》的书意读法
作者: 周子颐,罗秉相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创作状态 书法创作 诗文创作 有为而作 艺术创作 无意于佳乃佳 《赤壁赋》
描述:苏轼作文,往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强调"有为而作",他的书法创作与他的诗文创作可谓一脉相承,也强调"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渴望摆脱形式上的束缚,追求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文学、艺术创作虽然载体不同,但都浸透了诗人人生境遇和艺术激情,其贯通一气的内在精神应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