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96)
民国沪上初版书
作者: 夏君虞著
关键词: 哲学思想(地点: 年代: 中国 宋元时代)
描述:《宋学概要——民国沪上初版书》,本书内容: 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
论苏轼诗中扬弃悲哀、超然自得的人生哲学
作者: 吴琤
关键词: 人生哲学 超然自得 扬弃悲哀 苏轼
描述:苏轼的一生,仕途虽屡遭贬谪,历经坎坷,时常处于人生的逆境,但他未曾因苦难而麻木不仁,也并没有就此否定自我及人生,而是以一种乐观理性的态度面对所有的不幸。他将佛、儒、道三种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扬弃悲哀、超然自得的人生哲学。他的许多诗词作品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本文将从苏轼的诗歌入手,联系其人的生平际遇,从三个层次来探究其人生哲学。
王安石对先秦儒学的扬弃 ——兼论王安石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作者: 王书华
关键词: 先秦儒学 儒家道统 王安石 中国哲学
描述:青年时期王安石立志学习孟韩,做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主将;随着其道德性命之学的创立,王安石产生了由孟韩并重到摒弃韩愈、独尊孟子的转变;而随着其道德事功的建立,王安石更是产生了糠秕孔孟、比肩稷契的人生理想。王安石评价人物的标准是道、德、业兼备,其心目中的道是德与业的综合,业又包含道术与事功。就道术而言,王安石自认为继承甚至超越了孔孟的学说,弥补了孔孟学说中天道观、辩证法、人性论等方面的不足,其功堪与孔孟比肩,甚至超越孔孟。就事功而言,王安石以执政之身,借助封建皇权的力量,一方面将儒学提升到学术界的主流地位,并使之上升到皇权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用其道德性命之学指导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实践,使得儒学的内圣之道达成外王之功,这一点也是孔孟梦寐以求而未曾达成的理想。对于荀子,王安石虽然汲取了其唯物论思想,但却将其剔除儒家道统之外。综合而言,王安石心目中的儒家道统序列是伏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王安石。
探析《大学》中的“立德树人”之道
作者: 黄彩卿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大学》 道德哲学 微言大义
描述:《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自唐代韩愈、李翱开始推崇,到宋代朱熹把其列为"四书之首",并作为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的中心思想是彰显道德,并开启了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扇大门,其独特的道德培育法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以微言大义的方式,阐述立德树人之要义,哲理精微,时至今日仍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和现实意义。
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
作者: 王庆庆
关键词: 处世哲学 水月 苏轼 《赤壁赋》
描述:苏轼"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一直为中国的士人们所追捧,这既给那些正处于坎坷低谷时期的人们一种力量,也开创了后世一种新的审美态度。苏轼醉心欣赏一切美的事物,以"水""月"最得他青睐。从《念奴娇·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再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自然之景中"水月"总是占据半壁江山。苏轼为何偏爱"水月"?"水月"意象的背后透露出苏轼怎样的处世哲学?本文将以《赤壁赋》为例进行解读。
上页 1 2 3 ... 8 9 10 ... 18 19 2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