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8)
清谈
作者: 阿龙
关键词: 扬州城 王安石 独乐园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王渔洋
描述:物外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海州赴密州,十一月初三到任,为官太守。秋冬之交,满目苍凉,地博而荒颓,比之江南风物寥落很多,苏轼戏称"桑麻之野"。他在这片饮食起居均不太适应的土地两年,熙宁九年十二月,辞别时诗答继任者孔宗翰:"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肌肤……"尽是对密州百姓的怛恻之情,难为当地谋平安的怪责之意。刚到诸城那会儿,苏轼见境内百姓于田野
力量与气势——《答司马谏议书》的解读
作者: 周陶富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描述:一、写作背景王安石,在有宋一代是个箭垛式的政治人物。喜欢苏轼的往往就不喜欢王安石,喜欢司马光的也不喜欢王安石。王安石被攻击得很厉害。但反过来想,能与这样两个人物怼上的,岂是弱角。王安石是一位有思想的改革家。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责难王安石。司马光的信较长,司马先生站在为民说话的道德高地上,曲折道来;王安石以短击长,以截断众流之势,予以回击。显示了其思想的高度和文笔的力度。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作者: 张敏
关键词: 大江东去 乌台诗案 黄州时期 司马光 御史台狱 王安石变法 《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
描述:赤壁,是苏轼黄州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被贬黄州,也就没有苏轼与赤壁的相遇;没有在黄州苦闷与重生的交织,苏轼笔下的赤壁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现在,我们将赤壁搁置在苏轼黄州的整个历程中,把"赤壁"还给"黄州"。政治哀伤苏轼一生三次被贬,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被贬惠州(今广东惠州),第三次直接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所以去世前他回望自己一生时,带着点心酸和无奈说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琼州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