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
漫谈苏东坡传记(下)
作者: 张陵,南山
关键词: 苏东坡 改革派 传记作品 王安石变法 苏轼 贬谪
描述:作品首先塑造了一个政治家的苏东坡。作为才华横溢,见识不俗的青年政治才俊苏东坡进入北宋朝廷,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他却没有站在皇帝一边,支持王安石变法。而是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变法,才会被那些所谓“改革派”排挤,贬谪到杭州。从传记作品描写看,这个时期的苏轼,虽然有热情,有抱负,有担当,敢直言,但与王安石相比,就显露出了政治还缺少远见和思想还处于较稚嫩阶段的问题
苏轼: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作者:
关键词: 苏东坡 湖州 乌台诗案 新党 元丰二年 王安石变法 苏轼 御史台
描述:01善良之花元丰二年,新党得势,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此时苏东坡调任湖州,他在《湖州谢上表》中写了几句牢骚,其中一句“难以追陪新进”引起新党不满,他们认为苏轼在嘲讽新法。于是御史台里的官员们在苏轼以往的诗词里寻章摘句,搜罗了很多苏轼嘲讽新法的“证据”。苏轼被抓入狱,接受审问,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作者: 张敏
关键词: 大江东去 乌台诗案 黄州时期 司马光 御史台狱 王安石变法 《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
描述:赤壁,是苏轼黄州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被贬黄州,也就没有苏轼与赤壁的相遇;没有在黄州苦闷与重生的交织,苏轼笔下的赤壁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现在,我们将赤壁搁置在苏轼黄州的整个历程中,把"赤壁"还给"黄州"。政治哀伤苏轼一生三次被贬,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被贬惠州(今广东惠州),第三次直接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所以去世前他回望自己一生时,带着点心酸和无奈说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琼州惠州。"
浙江卷文言文阅读
作者: 苏丽芳
关键词: 文理并重 富国强民 浙江卷 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变法 苏门四学士 张耒 文学创作方面
描述:试题简评浙江卷文言文阅读题,材料是一封书信,选自宋代作家张耒的集子。张耒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关心颇切。他在政治立场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在实践中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纯粹的因循守旧派有着本质区别。文学创作方面,他提倡文理并重:反对奇崛,提倡平易;反对曲晦,提倡词达;反对雕琢文辞,力主顺应天理之自然,直抒胸臆。
以事说典
作者:
关键词: 为政者 辩证统一 畏难心理 商鞅变法 第二次全体会议 开篇 苏轼 四中全会
描述:苏轼在《思治论》中开篇就提出,造成当时“三患”(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之弊的主要原因是为政者“苦其难成而不复立”,即有畏难心理,缺乏敢于作为的决心。他以商鞅变法、苏秦连横等4个典故论证了“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道理。“犯其至难”与“图其至远”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设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引用此典,意在向全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