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4)
发掘阅读教学中的人格成长力量 ——以苏轼作品教学为例
作者: 龚徐冬
关键词: 人格成长力量 发掘 阅读教学
描述:当下中学阅读教学中有的以实用为目的,以高考为指向,重基础、重思维、重能力培养,而对润养人格成长的要素挖掘薄弱,文本解读缺乏生命质量价值和意义。发掘阅读教学中的人格成长力量,本文从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挖掘教材元素,赏析苏轼健全人格形象;拓展群文阅读,探究苏轼人格成长轨迹;借助研学实践,发掘苏轼人格成长力量的影响。
发掘、建构与还原——读《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作者: 赵目珍
关键词: 建构 还原 澄明之境 陶渊明 发掘
描述:发掘、建构与还原——读《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江西吉水房后山隋代墓葬发掘简报
作者: 徐长青,崔涛,叶翔,文好斌,陈友根,于粤龙,王臻,戴仪辉,金国庆,傅雪如
关键词: 五盅盘 房后 发掘简报 盘口壶 抢救性发掘 江西地区 洪州窑 江西吉水 三足炉 家族墓地
描述:房后山墓地位于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房后山西北端的坡地上,东南靠山,北面为开阔的恩江冲积平原(图一).2011年8~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吉水县博物馆对房后山古代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1座,其中隋代墓葬6座(3座为隋代纪年墓),明清墓葬15座.现将6座隋代墓葬简报如下.6座隋墓位于墓地西北,编号分别为M1、M2、M4、M5、M11和M21,呈东北—西南向排列,相互间距约5米(图二).除M11直接被明清墓葬打破外,其他5座墓葬皆因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取砖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大遗址考古(报告出版篇):以江西樟树筑卫城为例
作者: 刘慧中,周广明
关键词: 大遗址 考古材料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家 发掘报告 类型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报告 考古发掘 文化遗产
描述:大遗址起迄年代久远、分布地域广阔,气魄宏大,埋藏丰富,综合并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和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构成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同时,大遗址作为历史发展、环境演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记录,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艺术、建筑、生态、地理等领域直接或间接研究的对象;不仅是构成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景观旅游资源;不仅以直接或间接的历史教育、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功能作用于现代社会,而且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价值和作用是其他文物古迹无法替代的.
上页 1 2 ...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