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5)
《天工开物》采冶卷述评
作者: 李仲均
关键词: 初刻本 《天工开物》 劳动人民 原刊本 宋应星 古代农业 手工业生产 公元 李氏 江西
描述:《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一本介绍我国古代农业和各种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重要著作(采冶和金属加工约占1/4的篇幅)。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本文作者以1952年宁波李氏捐献墨海楼藏书的初刻本为据,对书中的“采冶卷”进行了评述,指出并纠正了原书中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同时说明,由于原刊本久经失传,流传于日本等国的都是摹写本,并非真传的初刻本。
《天工开物》和佛山铸造技术的发展
作者:
关键词: 《天工开物》 铁水 铸造业 劳动人民 宋应星 铸造技术 小铸件 牛蹄甲 泥型 钟鼎
描述:明末(公元1637年)江西奉新县人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是我国科技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对三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比较全面的总结,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农业、手工业的生产部门。这部著作的第八卷《冶铸》篇,专门
从陶渊明的训子诗文看其仕宦思想的变迁
作者: 聂言之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门第观念 桃花源记 仕途 诸子学 晚年 陶渊明 仕宦 无君论思想 具体内容
描述: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以关怀和期望,具体内容却有不同:《命子》以祖先业绩勉励长子有为于仕途;《责子》为诸子学业无望而悲哀;《疏》一扫仕宦说教,惟愿儿辈友爱相处,患难与共。训子诗文反映了陶渊明仕宦思想由强而弱而完全消释的变化过程,归隐前期他还残存仕宦思想,晚年才彻底摒弃了它。
洪州古韵 薪火相传——走近丰城市洪州窑碗泥岭陶工
作者: 聂靖生
关键词: 泥岭 制作技艺 东汉晚期 物质文化遗产 洪州窑 铁路镇 劳动美 晚唐五代 龙窑 古韵
描述:今年4月,笔者再次走进丰城市洪州窑碗泥岭,探访古陶厂生产及制作工艺,拍摄工人劳动场面,反映劳动美这一主题。洪州窑碗泥岭位于江西省丰城市铁路镇陂上村,是洪州窑唯一一个依旧在生产的重要窑址,它依然完整地保留着200多年前的柴烧龙窑和老作坊以及制作古陶的工艺,堪称洪州窑的"活化石"。龙窑柴烧技艺流传至今,已经有1000余年历史。2013年洪州窑碗泥岭古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始于东汉晚期,终于晚唐五代,历史长达八百余年。窑址多分布在宜春丰城一带,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