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33)
耕读文化(4)
生态文化(1)
社会生活(1)
苏轼《仙诗卷》析论
作者: 苏金成,陈金杜
关键词: 传承 创作 苏轼 尚意 《仙诗卷》
描述:苏轼作为"尚意"书风领军人物,其短札尺牍、书画题跋处处散发着"意趣"。《仙诗卷》作为苏轼晚年代表作,彰显了宋代书法的"意趣"。
书文同赏,无意乃佳——《赤壁赋》的书意读法
作者: 周子颐,罗秉相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创作状态 书法创作 诗文创作 有为而作 艺术创作 无意于佳乃佳 《赤壁赋》
描述:苏轼作文,往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强调"有为而作",他的书法创作与他的诗文创作可谓一脉相承,也强调"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渴望摆脱形式上的束缚,追求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文学、艺术创作虽然载体不同,但都浸透了诗人人生境遇和艺术激情,其贯通一气的内在精神应该是一致的。
致敬苏轼 ——傅抱石东坡笠屐图读记
作者: 万新华
关键词: 绘画思想 人物画创作 傅抱石
描述: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幽野之趣"。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途。在这个蛮荒之地,他始终不改初心,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也留下了不少传说佳话。
苏轼诗文"托事以讽"的创作精神
作者: 邓芳艳
关键词: 诗文创作 苏轼 托事以讽
描述:苏轼出仕数十年,为官之路坎坷艰辛,看遍了世态炎凉与人民困苦,故铸就了其诗文创作中"托事以讽"的精神。苏轼在其部分诗文作品中,将矛头直指当时污浊的社会现实,讽刺新法,讽刺统治者,充分体现了其爱民,忠君之深刻思想。
创作目的与真实性:宋代碑文撰写者的理论思考与应对策略
作者: 杨树坤
关键词: 碑文创作 真实性 宋代
描述:宋代文人对于碑文创作目的的认识超越了东汉以来碑文歌功颂德的本意,承继韩愈以史传为碑的作法,体认碑与史传在惩恶劝善、道德教化方面的共性,又特别看重神道碑、墓碑的景观与宣传作用,注意碑文创作的现实目的,习惯于用碑文表达政治主张和观点。囿于文体属性和政治环境对碑文书写的影响,碑文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到宋代甚至出现了碑文作者的"书写者焦虑",宋代作者既认识到了碑文无法完全保证真实,又尽可能地采取多种策略来缓解这种"书写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