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
苏轼谪惠期间书法活动与往来
作者: 刘亦凡
关键词: 惠州 节度副使 诗词 广东英德 苏轼 英州 元祐党争 贬谪
描述:苏轼是因政治上涉入元祐党争,所作诗词被冠以"讥斥前朝"的罪名,屡被贬谪。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先转任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未到英州,又被降职,为建昌军(江西南城)司马,安置惠州。在路上又被贬为远宁军(湖南宁元)节度副使,仍
苏轼惠州时期书法研究摘编
作者: 刘亦凡,钟源达
关键词: 惠州 节度副使 诗词 广东英德 苏轼 英州 元祐党争 贬谪
描述:苏轼是因政治上涉入元祐党争,所作诗词被冠以『讥斥前朝』的罪名,屡被贬谪。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先转任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未到英州,又被降职,为建昌军(江西南城)司马,安置惠州。在路上又被贬为远宁军(湖南宁元)节度副使,仍在惠州安置。绍圣元年九月翻过大庾领,进入岭南,十月份抵惠州。
从北宋科举制度的变革看洛蜀党争的起因
作者: 王兆鹏,胡玉尺
关键词: 诗赋取士 洛蜀党争 程颐 经义取士 苏轼
描述: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将诗赋取士改成经义取士,这一改革举措,在元祐更化时引起了争议。以程颐为首的洛党支持经义取士,而以苏轼为首的蜀党支持诗赋取士,双方由此产生政治分歧。产生这种政治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希望通过控制科举取士制度巩固和扩大己方的政治影响力。洛蜀党争的导火索,是司马光的去世,使得科举制度之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随着党争的日益深入,科举取士的制度天平也随之发生倾斜。南宋以后,经义取士制度也随着程朱理学的崛起而日益稳固,并逐渐发展成八股文取士制度。
从朝鲜金寿恒“和陶诗”看党祸对文人心态之影响
作者: 付春明
关键词: “和陶诗” 党争 朝鲜朝 金寿恒 文人心态
描述:从朝鲜金寿恒“和陶诗”看党祸对文人心态之影响
吴有训:国共两党争夺的人才
作者: 狄马
关键词: 吴有训 党争 大学校长 蒋介石 人才 近现代
描述:吴有训:国共两党争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