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文人仕宦的现代教益
- 作者: 单纯
- 关键词: 重儒抑法 以德约权 文人仕宦 道德勇气
- 描述:苏轼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旷世文豪,更是中国文人仕宦中的标新立异之士。其文才学识足可与西方智者亚里士多德媲美,而其寓儒家政治伦理于豪放诗文,一生宦海沉浮而士节不屈的书生意气,古今中外罕有其匹。本文论述苏轼少年立志赖有名士范滂垂范与苏母家教,弱冠成名,以仁义辨赏罚,申明儒家仁厚之德为治理原则,法家惩罚之度为治理之术,朝议则重儒抑法,贬谪则随遇而安;辞赋止于山水日月,深意寓于治国理政;申明儒家"天下为公"之伦以约束封建皇权至上的"家天下"之私;阐明国家治乱系于道德之深浅,而非富强之功利。虽有"满腹经纶",屡挫于"一肚子不合时宜",其"身体力行"所折射的文人仕宦之得失教训为:天下为公,经世济民,以德约权,文以载道。
- 从陶渊明的训子诗文看其仕宦思想的变迁
- 作者: 聂言之
-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门第观念 桃花源记 仕途 诸子学 晚年 陶渊明 仕宦 无君论思想 具体内容
- 描述: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以关怀和期望,具体内容却有不同:《命子》以祖先业绩勉励长子有为于仕途;《责子》为诸子学业无望而悲哀;《疏》一扫仕宦说教,惟愿儿辈友爱相处,患难与共。训子诗文反映了陶渊明仕宦思想由强而弱而完全消释的变化过程,归隐前期他还残存仕宦思想,晚年才彻底摒弃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