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54)
漫话中国 ——什么是“字”与“号”
作者: 洋洋兔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描述:古代同辈之间用什么称呼对方?韩愈,字"退之",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后要另外取一个"字",两者相连,称为"名字"。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除了名和字,古人还往往有号。这些称呼怎么区分呢?字字又叫表字,是古代除了本名之外的另一种正式称呼。在古代,直接称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往往用字相称,长辈对晚辈称呼名,表示亲切。
树枝的疏忽
作者: 顾城
关键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陶渊明 大观园
描述:树枝的疏忽
每月作文
作者: 孟春华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描述:每月作文
“中国之治”概念考
作者: 叶娟丽,范晨岩
关键词: 华夷论 中国之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人民为中心
描述:"中国之治"是十九大以来理论回应中国治理实践的最新成果,具有特定的语境与含义。但仅从"中国之治"这个四字词语的提出来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可考证的资料中,苏轼最早提出"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从而将"中国之治"与华夷论相连。此后,严复、康有为、鲁迅等人分别从不同立场使用了"中国之治"这个概念。根据"中国之治"的词源学意义与十九大以后"中国之治"在学术界"复兴"的具体历史背景,现实语境的"中国之治"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中国之智,即中国式治理理念;二是中国之制,即中国式治理方略;三是中国之志,即中国式治理愿景。当然,对"中国之治"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界定。结合"中国之治"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语境,在使用与传播这一概念时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分清"中国之治"的应然形态与实然形态,处理好作为工具的"中国之治"与作为目的的"中国之治"的关系,注意将"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