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2)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2)
民以食为天
作者: 毛舒婷
关键词: 贬黄州 东坡肉 民以食为天 马王堆 治大国若烹小鲜 苏轼
描述:古代国家的权利象征——鼎,原是烹煮食物的容器;伊尹施政,讲究“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吃绝对是一件大事。马王堆出土的漆器,上书“君幸食”“君幸酒”,默默地劝人吃好喝好;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东坡肉,荔枝和生蚝慰藉了失意的心灵。也难怪“民以食为天”人人皆知。酸苦甘辛咸,吃到嘴里的,亦是人生百味。
苏轼的赤壁情怀
作者: 张敏
关键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黄州时期 《后赤壁赋》
描述:发生在赤壁的那场江河大战在人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那些英雄人物则时常凝缩成为一个"怀古"的标签被谈论起,800多年之后,长江上响起了这样一句辞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夏口"即今天的武昌,"武昌"则是今天的鄂州,这句辞赋出自《赤壁赋》,作者是被王安石认为"几百年如此人物"的文人苏轼。当时他被贬黄州,泛游长江之时,将历史上"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刻画到了黄州。黄州的赤壁因为苏轼被称为"文赤壁",与三国的古赤壁战场"武赤壁"相呼应(关于黄州赤壁前文已有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 宣丽人
关键词: 惠州 黄州 儋州 生活品位 豁达 苏轼 诗词歌赋 人间乐
描述:每每谈及苏轼,我们定会提及他那些饱含炽热情感的文辞,而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来自三个地方!苏轼晚年题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说自己这辈子的功业,都出自黄州、惠州和儋州。诗人不幸诗家幸,这三州虽是他被贬谪流放之处,但更是苏轼诗词歌赋与书画成就的汇集之地。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生活的乐趣,拥有高雅的生活品位与潇洒豁达的心境,不负人间乐逍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市井交游在黄州:“苏东坡”诞生地
作者: 黄薇
关键词: 苏东坡 归去 团练副使 水部员外 市井 黄州 苏轼 交游
描述:"黄州真如在井底!"元丰三年(1080)苏轼在给妻弟王元直的信中如此直白叹道。乌台炼狱百余日,当劫后余生的庆幸很快消散,袭上他心头的便是巨大的落差感。苏轼被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水部员外郎本是水部(工部第四司)的副长官,但检校意味着只是代理或寄衔,团练副使是地方军事助理官,也是挂名空衔而已,因为后两句明确表明苏轼无权参与公事
浅论龙榆生的东坡词研究
作者: 童雯霞
关键词: 辛弃疾 龙榆生 黄州时期 苏轼 苏门四学士
描述:龙榆生对东坡词的研究堪称精密。从词史研究看,他从苏词入手,提出宋代词史分期的若干关键节点;从词学批评看,他认为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词为最好,是谓"无穷伤感,光芒内敛",通过对苏辛词完整、清晰的批评,他建立词学批评的标准——"情境""修辞""声律",在理论上对常州词派的学词门径提出修正意见,并将对东坡词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诗词创作实践中。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19 20 2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