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6)
杨万里“湖中隐者为陆游”说平议
作者: 关鹏飞
关键词: 陆游 杨万里 湖中隐者
描述:自庆元元年(1195)《夜坐闻湖中渔歌》始,陆游诗中出现"湖中隐者"形象。杨万里受苏轼评价陶渊明"东方有一士"启发,认为此乃陆游自况,并得到后世学者积极响应。但陆游此类诗歌创作实源自修道与作诗绾合的家学。现实中的道人和胜景,与陆氏家学中存在的神人、异人传统结合,共同书写、塑造带有浓重仙道气息的"湖中隐者"形象。杨说没有正确揭示陆诗内涵,却间接促进其诗转变:一、在强调"湖中隐者"未知身份及不可接触前提下,出现相逢谈心之举;二、在"湖中隐者"基础上,创造新的"太湖隐者"形象;三、诗歌体制从侧杂于组诗,转为多呈单篇题咏。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杨、陆关系,也为审视同时代文学创作与批评(乃至误读)关系提供新视角。
濂溪诗与周敦颐“仙翁隐者”形象的塑造 ——兼论苏轼、黄庭坚对周敦颐的推崇
作者: 许和亚
关键词: "仙翁隐者" 周敦颐 苏轼 濂溪诗 黄庭坚
描述:与南宋时建构的"道学宗主"形象不同,在北宋当代,周敦颐的"仙翁隐者"形象不仅出于自我认定,而且获得时人的普遍认同.濂溪命名是周敦颐廉退品格、隐逸高趣的外化形态,具有重要的互文指向和象征意义;北宋人的濂溪和诗、题诗,使周敦颐"仙翁隐者"的形象、脱俗洒落的品格不断得到形塑与强化.苏轼、黄庭坚等人对周敦颐的褒扬和推崇,一方面是北宋崇隐风尚的逻辑发展,根植于中国古代隐逸传统的文化心理之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周敦颐"仙翁隐者"形象展现出的人格美感,与苏、黄"不俗"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品格相契合
苏轼诗歌中的陶渊明形象分析
作者: 陈芳
关键词: 苏轼诗歌 隐者 智者 双重典范 陶渊明形象
描述:苏轼诗歌中的陶渊明形象分析
杨万里“湖中隐者为陆游”说平议
作者: 关鹏飞
关键词: 陆游 杨万里 湖中隐者
描述:杨万里“湖中隐者为陆游”说平议
宋代文人视域中元结的三重身份 ——以诗文中与人并举为观照点
作者: 周艳菊
关键词: 良吏 漫家 隐者 元结 宋代文人
描述:宋代文人视域中元结的三重身份 ——以诗文中与人并举为观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