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道非当行本色,壮词亦自是一家
-
作者:
邵娜
-
关键词:
辛弃疾
豪放词
不同之处
共性
苏轼
-
描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中的两首词,仍入选2020新版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本文通过对两首词的分析比较,探讨苏辛豪放词的特点及其不同之处。 从词的题材看,两词为咏史怀古诗;从词的风格看,为豪放词。
-
试论苏轼词和辛弃疾词在精神气质上的差异
-
作者:
段晓静
-
关键词:
苏轼词
辛弃疾词
精神气质
差异
-
描述: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位杰出的词人,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表面来看,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十分相似,但仔细分析,苏轼豪放的背后表现出的是乐观与旷达、潇洒与自适,辛弃疾则显得沉郁、悲壮。潜藏在二者“豪放”背后的精神气质有着很大差别,甚至可以说迥然相异。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二人词作气质的差异。
-
对稼轩婉约词审美特质的初探
-
作者:
王垚峰
-
关键词:
审美意境
辛弃疾
婉约词
审美风格
-
描述:稼轩词以其豪放词和婉约词而成为我国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在于其内容,同时也在于其审美风格和意义。辛弃疾不仅继苏轼后将豪放词发扬光大至顶峰,其婉约词也可谓在词坛中独树一帜,一改缠绵软糯的审美风格。这可以称得上是辛弃疾对婉约词发展的一大贡献。辛稼轩婉约词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国势和其富有色彩的自身经历,以及当时的宋代文学的审美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
通过教材选编词作看词的历变
-
作者:
方芳
-
关键词:
初样
辛弃疾
新变
温庭筠
定位
柳永
苏轼
-
描述:词从最初口口相传的市井歌谣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宋朝达到鼎盛,从诗余小道一跃成为与诗歌比肩的文人用来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总的来说,词的发展经历了创作主体、题材内容、体制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温庭筠是第一位文人词作家,词在苏轼手中发扬光大,最终在文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
不滞于物:宋代咏物词的物象空间与意蕴空间
-
作者:
宋学达
-
关键词:
辛弃疾
姜夔
文本空间
周邦彦
咏物词
苏轼
-
描述: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上页
1
2
3
4
5
6
...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