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19)
生态文化(1)
试析苏轼的用典及教学意义
作者: 姚永强
关键词: 教学意义 冯谖客孟尝君 《念奴娇·赤壁怀古》
描述:对用典问题的探讨,既涉及写作教学,又关系到阅读理解。因此,在用典特点、方法等问题的总结、解析中,我们可以悟出苏轼诗词用典给写作教学带来的启示,在赏析其诗词用典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选典"多而杂"只有拥有丰富的典故资源,诗人才能从浩如烟海的典故里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意图的
苏轼形貌的图像学新证
作者: 邵晓峰
关键词: 乔仲常 形貌 苏轼 考证 后赤壁赋图
描述:通过梳理、研析宋代文献,可以得出苏轼形貌的四个特征:胡须不多、眉目清朗、脸长而奇、身材修长。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比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南宋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元代赵孟頫《东坡像》,进行图像的描述、分析、阐释,认为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不但是目前所见最早描绘苏轼形象的画作,而且其中的苏轼形貌均符合以上四个特征。鉴于乔仲常与东坡同时代,并师法东坡好友李公麟,笔法近之,因此他所描绘的苏轼形貌是可信的。以之为据,可鉴识后世数量众多、形貌不一的东坡艺术形象,解决学界长期莫衷一是的难题。尽管元代以来胡须浓密、体态较胖的东坡戏曲形象深入人心,但是东坡的真实形貌还是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关注与传承。
《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 王爽爽
关键词: 鉴赏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词 微课设计
描述:《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睹物思人,咏怀古迹,写下千古名篇,成为怀古词中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是教学研究的热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值得研究的新话题。其中,微课作为当前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
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作用——以《赤壁赋》《师说》《六国论》为例
作者: 石翠丽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六国论》 《赤壁赋》
描述:一、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一)学习《赤壁赋》品传统文化《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时创作的一篇赋,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其中,就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22 23 2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