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宋代文人画的理论与发展
-
作者:
李文庆
-
关键词:
宋代
米芾
苏轼
文人画
-
描述: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主要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而随着宋代的文人画理论的逐渐雏形,与宋 代之前士人情怀与文人身份的绘画是有所区别的。此时文人画的艺术语言使绘画理论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理论的形 成浸染着宋代文人画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由此实现了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两个视角的转变,在审美语境中具有 不可替代的价值。
-
北宋后期尚意书风
-
作者:
张健
-
关键词:
米芾
苏轼
北宋
尚意
黄庭坚
-
描述:本文主要讲述北宋后期,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相继登场。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同心协力,把"尚意"书风推向了高潮。翻开了宋代书法史上最耀眼的一页。文章分别对北宋苏轼、米芾、黄庭坚三位书家的"尚意"书风所蕴含的"尚意"的独特之处进行简要分析,并浅析其艺术审美在书法史上的影响。
-
行书教学中的技法表现比较研究 ——以米芾与苏轼行书为例
-
作者:
马祥和
-
关键词:
行书教学
比较
米芾
艺术特征
技法表现
苏轼
-
描述:苏轼、米芾作为宋代行书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行书艺术虽然同属于尚意的审美范畴,但却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性,其技法的形态表现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苏轼行书内文外质,米芾行书则外文内质;苏轼老迈沉雄,米书沉着痛快。用笔上,苏轼的用笔厚重矫健,是取法唐颜真卿笔意。而米芾取法晋人,吸取二王艺术上的洒脱和灵秀,结字的变化极为丰富,章法因势生行,纵横跌宕的笔势和曲折成章的笔意多率意而成。
-
枯木与竹为何同画:从传苏轼《木石图》看墨竹题材中的仙道观念(下)
-
作者:
谈晟广
-
关键词:
米芾
江海
枯木
黄州
表现形式
墨竹
-
描述:(接上期)前文说到,苏轼常常画的枯木墨竹题材,竟是其小舟泛于江海之理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苏轼创作枯木墨竹题材,始于黄州。米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见与"(米芾《画史》)。东坡在黄州时以书遗同样好道的王定国,自言:"画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草书益奇,诗笔殊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