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9)
耕读文化(2)
向韩愈学“比较” 让时评更巧妙——以《送李愿归盘谷序》的读写教学为例
作者: 刘必莉
关键词: 时评 比较 《送李愿归盘谷序》
描述:借鉴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的“比较”技巧,将其恰当运用于时评写作之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升格,有助于指导学生巧妙安排时评写作的素材,增强论证力度。
行书教学中的技法表现比较研究 ——以米芾与苏轼行书为例
作者: 马祥和
关键词: 行书教学 比较 米芾 艺术特征 技法表现 苏轼
描述:苏轼、米芾作为宋代行书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行书艺术虽然同属于尚意的审美范畴,但却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性,其技法的形态表现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苏轼行书内文外质,米芾行书则外文内质;苏轼老迈沉雄,米书沉着痛快。用笔上,苏轼的用笔厚重矫健,是取法唐颜真卿笔意。而米芾取法晋人,吸取二王艺术上的洒脱和灵秀,结字的变化极为丰富,章法因势生行,纵横跌宕的笔势和曲折成章的笔意多率意而成。
苏轼与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式比较研究
作者: 聂涛
关键词: 枯木竹石图式 比较研究 苏轼 赵孟頫
描述:本文从枯木竹石图式的画面痕迹、发展历史及精神内涵的角度,对苏轼与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式展开比较研究,认为苏轼是该图式正式形成的初创者,而赵孟頫将该图式推至成熟;在该图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苏轼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理论层面,而赵孟頫则理论与实践兼有;在精神内涵的表达方面,苏轼传达的主要是其志道之志,赵孟頫还蕴含着对现实境遇的复杂心情。二人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该图式的发展,丰富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苏轼与赵孟的枯木竹石图式比较研究
作者: 聂涛
关键词: 枯木竹石图式 赵孟 比较研究 苏轼
描述:本文从枯木竹石图式的画面痕迹、发展历史及精神内涵的角度,对苏轼与赵孟的枯木竹石图式展开比较研究,认为苏轼是该图式正式形成的初创者,而赵孟将该图式推至成熟;在该图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苏轼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理论层面,而赵孟则理论与实践兼有;在精神内涵的表达方面,苏轼传达的主要是其志道之志,赵孟还蕴含着对现实境遇的复杂心情.二人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该图式的发展,丰富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韩、柳与中唐春秋学(下) ——韩、柳比较研究
作者: 刘真伦
关键词: 检校吏部尚书 淮西之战 比较研究
描述:(接2020年第3期)三、韩愈与中唐春秋学在中唐春秋学派中,韩愈尊窦群为师,窦群为啖助弟子卢庇的传人。所以,韩愈是啖助三传弟子,也算是啖门嫡传。不过,围绕在韩愈身边的春秋学者,其师承关系大多并不明朗。可以肯定地说,中唐春秋学者中,不在陆门乃至啖门者,还大有人在。(一)韩愈身边的春秋学者1.窦群(760—814),字丹列,扶风平陵人。不乐进士之科,隐居毗陵,从卢庇传啖助春秋学,著书数十篇。贞元十年(794)苏州刺史韦夏卿以丘园茂
上页 1 2 3 4 5 6 ...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