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定风波》的版本差别思考语文教学
-
作者:
夏永明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贬黄州
定风波
《唐诗宋词选读》
引文
苏教版
人教版
-
描述: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于被贬黄州期间,这首词是了解苏轼的黄州生活状态,理解其旷达豪放精神的重要依据,同时被选入人教版必修和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笔者备课时发现,两个版本有较大的差别,有六处标点不同,一处词语("萧瑟""萧洒")不同。两个版本如下(省略了引文,同时为了下文表述的方便,在相异处标注了序号):定风波(人教版)莫听穿林打叶声,①何妨吟
-
思维与解码——略论文言文的言语形式分析
-
作者:
雷声
-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有效途径
广义修辞
《阿房宫赋》
-
描述:陈治勇老师在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例时说:"(教师)极力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美来感受苏轼的沉醉。可似乎学生就是不觉得醉,为什么?因为我们忽视了此句的言语形式密码。" [1] 这句话里,使用了一个很有意味的词——"言语形式密码"。什么是言语形式密码呢?陈老师没有加以阐述。大约因为重在使用,所以作者称为"言语"而不是"语言"。密码,本义指的是一种用来
-
关注四个对话,确定文本教学价值
-
作者:
谢影影
-
关键词:
教学价值
文本教学
语文教材
课文
语文老师
语文文本
价值取向
-
描述:语文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复杂的,多元的,经常会发生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教内容差别很大的情况。因此,确定语文教材中文本的教学价值,这几乎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呢?苏轼在《东坡文集事略》中写道:"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句话是讲读书的,放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
上页
1
2
3
...
7
8
9
...
19
20
2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