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0)
郑思肖与墨兰
作者: 陈峰,张辉
关键词: 《宋遗民录》 文人画
描述:郑思肖与墨兰
王学仲新文人画的特点—以人物画为例
作者: 苗镇,淄博书画院
关键词: 新文人画 王学仲 传统文人画
描述:文人画的出现可上溯至唐朝,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所能为也"这一观点,文人画早期的发展根源上就奠定了其发展基调。至北宋,苏轼又提出了"士夫画"一词,来区别于院体画及民间绘画。元明清三朝是文人画发展的蓬勃时期,尤其是在元朝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文人对现世的无奈使得田园隐逸之风盛行,本来的"作画聊以自娱"之态却对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引导作用。
苏轼:历史中的绝版
作者: 祝勇
关键词: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 文人画
描述:一中国历史上的文人艺术家,论个人境遇,很难找出比苏轼更悲惨的。他所置身的时代,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看不到一点希望。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无论身处何等的尴尬与荒谬中,都与苏轼的困境不可同日而语。苏轼的文字——像《寒食帖》,有尖锐的痛感,却没有怨气。
苏轼的1079:开启文人画的新纪元
作者: 陈相锋
关键词: 形似 1079 眉山竹派 苏轼 文人画
描述: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苏轼的绘画形神观展开讨论。与以往相关研究所不同的是,本文指出苏轼的绘画形神观在1079年前后有较大的转变。1079年之前,苏轼强调要在理解物理的基础上把握物形,追求形理两全,从而实现以形传神、形神俱似的传神目的;1079年之后,由于仕途境遇和创作情境方式的变化,其对待物象形似的态度,走向不求形似,墨竹画创作也逐渐与文同拉开距离,从而开创了眉山竹派,开启了后世文人画的新纪元。
李公麟写苏轼像考论
作者: 陈琳琳
关键词: 苏轼形象 文人画像 苏轼像 李公麟
描述:李公麟曾多次为苏轼写像,可惜这些画作今已不存,但画史关于"李公麟笔苏轼像"的记载却一直盛传不衰。本文通过勾稽相关历史文献,逐一考辨"按藤杖坐盘石像"、"金山画像"、"东坡笠屐像"三种流传最广的"李公麟笔苏轼像",尝试对这些"看不见"的苏轼画像予以想象性的复原。历史上李公麟写东坡像的艺术实践,以及后人频繁想象的"龙眠画东坡像",共同构成了一个有趣而深刻的文化现象,其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精神内涵,折射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艺术态度与审美意趣。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