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7)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98)
生态文化(8)
耕读文化(1)
苏洵《六国论》和作为古典散文文体的“论”
作者: 孙绍振
关键词: 散文文体 《马说》 经国大业 刘基 小品 韩愈之 刘勰《文心雕龙》 《六国论》
描述:一刘勰《文心雕龙》虽将"论""说"放在同篇,但强调"论"和"说"乃是间接的的不同。首,非直接先,"说"的;而"论"以"喻巧理则至",其特点乃是一点相通,不及其余,不全面,比喻推理性质是直接的、系统的,正反开合。其次,"论"之内容为经国大业,人生大义,大抵为政治历史经典总结和当前的对策,故往往与"奏""疏""谏"等同功;而"说"则往往是一得之见,有类小品,如韩愈之《马说》,刘基之《说虎》等,文脉皆为单层次的。作为文体的"论"要求很高。
与后世者游的《赤壁赋》教学
作者: 杨琦晖
关键词: 时空距离 古代散文 生活阅历 心理状态 《始得西山宴游记》 设计意图 《赤壁赋》 言语形式
描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苏轼《赤壁赋》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编排在一起,拟了个板块名——“与造物者游”。领略名家名文,感知他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进而促成自我对于自然的体悟,教学设计意图很好。只是,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是有温度的个体,是与原作者有时空距离的个体。不可否认,公认的典范古代散文文本言语形式、作者生活阅历,与当下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际遇、心理状态存在着厚厚的隔膜。倘若教师不投入温暖,介入到学生的生命体验,那么跨越千年的古文与学生之间总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赤壁赋》课堂实录
作者: 龚卫娟
关键词: 赤壁赋 苏东坡 课堂实录 探究性学习 苏轼 《赤壁赋》 游记散文 有机结合
描述:老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用两节课对赤壁赋这篇课文进行了梳理,文中景、情、理三者的完美有机结合使得本来只是一篇普通游记散文变得很不普通,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苏东坡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的目光都投在了苏轼身上,却忽略了吹洞箫客这片绿叶。今天呢,咱们就聚焦这个洞箫客,进行一堂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