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30)
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论陶渊明诗文意象的象征意蕴
作者: 刘松来,张松
关键词: 象征意蕴 陶渊明 精神自由 意象
描述: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心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鸟、桃花源、舟、宅、松、菊、酒。象征性意象不仅使陶渊明的诗文呈现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也折射、隐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
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文生态思想
作者: 李策吾1,王振东2
关键词: 诗歌意象 陶渊明 人文生态思想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一种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诗风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意象选择上,都受到儒家的影响,有儒家的"民胞物与"的人文生态思想元素;而且受到道家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有道家遵从自然,自适自得的人文生态思想;此外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人文生态痕迹。
论陶渊明诗鸟意象的艺术特色
作者: 周俊玲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鸟意象 艺术特色
描述: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诗人的风格。在现存的122首陶诗中,写到鸟的多达38首,可见鸟是陶渊明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陶诗中的鸟意象,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同时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陶诗中的鸟意象生成独具个性;充分发挥了传情达意的媒介作用;达到了物我浑融的境界;语言表现冲淡自然。
苏轼作品中“月”意象研究
作者: 郭怡
关键词: “月”意象 文学蕴含 情感寄托 苏轼
描述:苏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寄予了他对社会现实以及自然万物的探索与思考。在苏轼的诗词中不难发现他对运用自然意象的喜爱与擅长,而在这些自然意象之中,又以"月""水""风雨"等意象的运用频率最高。本篇论文主要选用古今以来大众对苏轼作品较为熟悉的"月"意象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苏轼作品中"月"意象的文学蕴含以及苏轼的情感寄托。
概念整合理论下苏轼诗歌《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的认知阐释
作者: 刘尧越,张炼
关键词: 认知机制 思念 概念整合 意象
描述:诗歌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诗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诗歌的创作可看作是一种认知过程。本研究拟在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对苏轼的诗歌《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中的意象进行研究,旨在解读出其中认知机制以及剖析出其如何展现夫妻之间的思念之情,从一个新的角度再现诗人当时的体验与心理感受,为理解这类诗歌提供一个合理的解读视角。
上页 1 2 3 ... 9 10 11 ... 24 25 2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