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7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60)
生态文化(12)
耕读文化(2)
柳宗元、韩愈对欧阳修“穷而后工”论影响关系新辨〔*〕
作者: 杨再喜
关键词: “穷而后工”论 新辨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影响关系
描述:欧阳修"穷而后工"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地位极高,对于这一理论的溯源,现普遍认为中唐时代韩愈的"不平则鸣"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事实上,如果通过比较,仔细探寻欧阳修"穷而后工"论对于柳宗元、韩愈相关文学思想的承接,就会发现柳宗元的"感激愤悱"对其影响则更为直接。这主要表现为:其一,柳宗元"感激愤悱"与"穷而后工"论在内在关联程度上更为接近,甚至在阐述的句式上也非常相似;其二,在宋代,"感激愤悱"比"不平则鸣"有着更适合于"穷而后工"论的接受语境;其三,欧阳修把柳宗元作为其"穷而后工"论的典型实践者。这些因素表明,欧阳修"穷而后工"论与柳宗元"感激愤悱"具有亲缘性、相似性,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话语谱系。基于这一研究,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穷而后工"论的历史渊源和丰富意蕴。
试论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作者: 刘慧青
关键词: “不平则鸣”说 悲愤之鸣 影响 快乐而鸣 韩愈
描述:"不平则鸣"说,是韩愈古诗文革新中最重要的理论观点。它的产生是以儒家提出的"诗可以兴""诗可以怨",以及"发愤说"为基础的,它承上启下,对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不平则鸣"中"不平"和"鸣"都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不平"为不平静,有"因悲不平"和"因乐不平"的含义;"鸣"的内容包括"悲愤之鸣"和"快乐之鸣",以及诗人要想做到"鸣"则需要"气盛言宜"。
《李太白仙诗卷》研究
作者: 程维
关键词: 价值及影响 行书书风 《李太白仙诗卷》 苏轼
描述:宋代尚意书风在整个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苏轼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他的创新性是继唐之后的一次升华,苏轼的独特的执笔法,用墨法,以及苏轼作品所透露出的浓浓的书卷气息,都是我们需要去研究学习的。苏轼一生坎坷,而黄州时期达到了他的巅峰期,这个时期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而《李太白仙诗卷》是继高峰之后的又一次高峰。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影响因素——以高安采茶戏为例
作者: 盖双玲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高安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影响因素——以高安采茶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