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3)
社会生活(2)
耕读文化(2)
红色文化(2)
米芾与苏轼行书特点比较
作者: 马祥和,旷尉
关键词: 米芾 苏轼 形书
描述:宋代重视文人,所以,士大夫们多以文人身份自重。这种心态,是其它时代文人所无法比拟的。宋代文人多善书法,且善于把诗词文学的意境美转化为书法意境美的表述。尚意,就是在这种文人化前提下呈现形成的。宋代尚意书法风格,从本质上讲便是一种文人化心态下的整体社会审美心里诉求。米芾与苏轼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行书艺术作品中"尚意"之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说苏轼行书豪逸深沉,米书行书则更显沉着痛快。
苏轼画“水”美学思想刍议
作者: 赵晓晴
关键词: 常形 常理 画水 苏轼
描述:苏轼散落在诗文中的画"水"思想,从求形外之理到直追灵感,再到重在用意,充分体现了其文人画思想的核心。"水"作为一个在苏轼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范畴,在苏轼的诗文与绘画美学思想中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苏轼将对自然的追寻作为日常陶冶性情的方式,更表现了以"水"为代表的山水自然意象在苏轼乃至文人群体中的精神引领作用。
北宋士人的文学本原论——从“文学的形上概念”说起
作者: 王晓玉
关键词: 文学的形上概念 文学本原论 北宋
描述:中西方文化语境中,"本原"最初探讨的都是宇宙本原或者说宇宙创生的问题。"本原"既是宇宙及宇宙间万物的起点,同时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理想终点。基于中国传统的宇宙本原论探讨文学本原及其相关问题的文学理论,均可称之为文学本原论。北宋时期,除了苏轼、黄庭坚、苏辙等人的文学本原论,柳开、田锡、范仲淹、欧阳修、石介、二程等人都曾基于古人的宇宙创生理论,思考诗文本原、文学风格、审美境界等诸问题。文学本原论的提出与"本原论"之演进息息相关,北宋士人追寻"本原"的意识体现在"天道诚体"的构建之中。"本原"意识不仅对北宋诗文理论产生影响,在画论、琴论领域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美学思想
作者: 赵晓晴
关键词: 画竹 常形 常理 成竹于胸 苏轼
描述:苏轼作为北宋文人的代表“平生好诗仍好画” ,同米芾、李公麟、文与可等画家来往密切,其中苏轼与文与可同为墨竹派画家,他在文与可的影响下所画的枯木竹石有很高的造诣。苏轼在美学实践中不仅作画,更是提出了诸多如“成竹于胸”“身与竹化”等范畴而为后人所传承,对后世审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苏轼将经典范畴如“理”“道”“意”等的反思融进了他的美学思想中,并在他的重要篇目《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可见一斑,本文将作以探讨。
“刑天”还是“形夭”:基于《山海经》的考察
作者: 贾雯鹤
关键词: 形夭 神话 刑天 陶渊明 《山海经》
描述:“刑天”还是“形夭”:基于《山海经》的考察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