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6)
文以载道,让"人"立正——做一个爱讲故事的老师有感
作者: 陈碧霞,陈碧莲
关键词: 故事传道 渗透 互补 引领
描述: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肩负起国家、民族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人师,当班主任,"传道"是第一要务.故事传道,避开了教育的说教性,可以唤醒学生内心深藏已久的力量,改变他们的人生格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打造人生的正能量,明白:"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了怎样的世界."做一个讲故事的老师,践行"文以载道"的思维方式,注重引领、渗透、互补,让学生把"人"立正,我这样努力着!
收获·感悟·践行 ——上海研修学习的几点思考
作者: 卜英玲
关键词: 学习力 引领辐射 终身学习 研修思考
描述:收获,一是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二是指经过某一件事知道的知识、道理等.比如心得、成绩、战果等.感悟:语出《后汉书·丁鸿传》.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开悟.正是不断的感悟使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践行:践行,实践、实行.语出:唐·韩愈 《唐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府君墓志铭》:"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辨於文."宋·曾巩《拟代廷试进士策问》之三:"故小大之事……侧身践行,兢兢业业,不敢自逸,为天下先,而俗未加厚."《朱子语类》卷九:"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
清代对苏轼书法的接受研究摘编
作者: 颜景波,黎坤荣,张秋霞
关键词: 南书房 引领者 文化层 康雍乾时期 书法 异族统治
描述:历朝历代朝廷书风的引领者都为帝王,清代亦不例外,满族人主中原后,认识到异族统治的艰难,因此采取从文化层面对汉族进行统治的措施,此时书法则成为朝廷背后的文化选择,成为帝王政治思想传播的媒介,正因如此康熙始设南书房,以南书房为朝廷书法的审美中枢。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事——苏轼诗词《水调歌头》教学分析
作者: 匡静
关键词: 《水调歌头》 《课程标准》 熏陶感染 小学中段 案例背景 引领学生 热爱祖国 健全的人格
描述: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中段的部编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苏轼的古诗,对他的作品和人品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这些感知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面的.根据《课程标准》阅读部分中"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的要求,对于《水调歌头》这节课,教师确立了通过"了解苏轼生平、熟读《水调歌头》这首词,感悟其旷达情怀、激发探究兴趣"的学习目标,采用诵读赏析、移情想象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作品,走近苏轼,知人论世,思考他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书法教育
作者: 黄勇
关键词: 写字教学 书法教育 一笔一画 意蕴美 秦少游 引领学生 书法技法 道德修养
描述:苏轼在《跋秦少游书》里有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对于“技道两进”,黄勇的理解为“书法技法与道德修养应共同提升”。在写字教学中,他经常强调“技道两进,道先行”,这与“笔正须心正,心正则笔正”的观点是一致的。因为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有着外在的形式美,一笔一画间彰显刚与柔、进与退的和谐统一,也包含内在的意蕴美,承载着五千年的巍巍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他认为,教师在教学生写字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书写的技艺,更要引领学生透过书写去触摸汉字的温度,感受先人的智慧,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