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7)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7)
生命的沉醉: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酒神精神
作者: 刘伟安
关键词: 生命境界 陶渊明 酒神精神 沉醉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酒神。借助于酒,他不但达到了一种忘忧的境地,而且达到了一种酒神精神的醉境。在这种醉境里,陶渊明解除了外在和个体的束缚,摆脱了此在生命的沉沦状态,进而与天地万物融合,获得了生命最高之欢乐。
论陶渊明“心远”境界的丰富内涵——兼论其对传统“远游”和“玄远”境界的超越
作者: 刘伟安
关键词: 心远 陶渊明 内涵 精神境界
描述:“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哲学玄思,并成为了某些不婴世务的上流士人标榜清高的一种方式,滋生出了不少流弊。而陶渊明的“心远”,则是一种有所“远”亦有所“近”的人生超越方式:“远”是远离济世理想,远离龌龊官场,远离得失荣辱;“近”是亲近大地,亲近自然,亲近一切真淳质朴的事物。换言之,陶渊明将自己的“心远”境界建构在了平实的人间大地之上,从而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的远之境界的超越。
班级管理的自治之路
作者: 李明1,董灵2
关键词: 三种境界 班级文化
描述: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直到今天,这一思想对于当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部分教师会由此出发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审视自己并加以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苏轼禅诗哲学境界探微
作者: 邵宇,崔波
关键词: 哲学境界 不住之心 苏轼禅诗
描述:哲学视域下的苏轼禅诗系列绝非孤零诗歌的堆砌,而是具有一定严密的逻辑体系,蕴含着层层递进的哲学境界。第一重境界,其障碍要点在"迷",破"迷"之方在于不以物观之,当以道观之。第二重境界,核心要点在"明",见"明"之法在于立不二之心。第三重境界,关键旨要在"得",所"得"在心不在迹。苏轼禅诗所展现的这种"以不住之心度当下"的哲学境界正是儒家之入世、佛家之出世、道家之忘世三教哲学境界的有机融合。
浅析苏轼黄州时期的孤独状态
作者: 刘洋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孤独 黄州 苏轼
描述:苏轼面对人生风浪时,内心的成长和自洽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许多作品都透露出一种孤独状态.本文试图从苏轼黄州时期的文本出发,结合历史现实和情感体验,解读苏轼作品中形象的孤独状态及其流露出的孤独感.对孤独之因,孤独之显,孤独之解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图更好地探索苏轼在此关键时期复杂的内心世界
上页 1 2 3 ... 8 9 1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