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4)
社会生活(16)
耕读文化(15)
生态文化(8)
红色文化(2)
江西高安道情初探
作者: 汤志红,汤志平
关键词: 戏曲道情 道情锣鼓 说唱 地方特色 江西 新太平调
描述:高安道情是高安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也是江西省重要的曲艺曲种之一。高安道情的唱腔音乐主要由《太平调》发展而成,它的发展经历了渔鼓道情、丝弦道情、戏曲道情三个阶段。为适应戏曲道情的需要,高安道情正朝着板腔体音乐的方向发展。
红土新葩又一枝:高安采茶戏《木乡长》观后
作者: 徐武丁
关键词: 地方戏 高安采茶戏 中国 木乡长 艺术评论
描述:红土新葩又一枝:高安采茶戏《木乡长》观后
试论“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文献引入地方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意义
作者: 徐涛东
关键词: 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文献 地方高校 伍经纬 重要意义
描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产生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具有当地域文化特点的地方戏曲艺术,近60年来由于政府对经济建设重点开发和财力支持,忽略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戏曲文化财力和政策支持,更没有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普通高校教材里引领教育与传承的意识,很多地方艺术家在没有财政支持下,为了把流传几千年的民间音乐戏曲宝贵遗产不致于流失,自筹资金,非常艰难的进行一些重要地方戏曲艺术抢救工作,其中有江西宜春地区国家一级作曲,伍经纬教授执行主编的《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上下卷,总计有150万字,从剧种源流、声腔曲调、锣鼓经音阶、调式、以及高安民间灯彩概述、高安民歌概述、高安道情概述、唱腔曲体结构特征等详实收集整理出版,并附有大量曲谱例,文献的出版,为国家丰富多彩的民间戏曲艺术资源库填补空白,留下宝贵遗产。
阁皂山志
作者: (明)俞策撰
关键词: 道教(学科: 寺庙 地点: 年代: 道教 山(学科: 明代) 地方志 清江县
描述:阁皂山为道教第三十六福地,本志上卷为山考、名胜、宫观,下卷为题咏、葛仙翁本传,是研究阁皂山道教的重要文献。
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
作者: 谢强1,周思平2
关键词: 医家 中医学术史 医籍 地域分布 地方流派 旴江医学
描述: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上页 1 2 3 4 5 6 ... 11 12 1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