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8)
生态文化(1)
陶渊明人生的三重困境——《归去来兮辞》教学思考
作者: 郭加文
关键词: 陶渊明 困境 人生
描述:陶渊明人生的三重困境——《归去来兮辞》教学思考
陶渊明田园诗论
作者: 林光华
关键词: 太阳 田园 孤独 困境 邻人
描述: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 ,所以 ,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 :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固守清贫、庄子式的纵情自然 ,并构想了乌托邦 ,写了挽歌辞、自祭文 ,但最终未能摆脱源于生命自身的形而上的孤独。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试论苏轼散文中的庄子出世倾向
作者: 梁婉月
关键词: 精神困境 出世 苏轼散文
描述:古代文人向来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深重,都有着积极入世与达济天下的心态与追求,但仕途失意便会为自己的精神困境找寻依托。作为北宋一代文豪的苏轼也不例外,在其困顿失意之时,尤其是经历"乌台诗案"之后,其心境与文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转向自我内心的抒解,于是在其散文中常常会呈现出复杂的思想,其中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出世倾向,从而在困境之中寻找到自我的价值,为精神找到了安息之所。
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困境
作者: 赵丹妮
关键词: 人生困境 陶渊明 人生追求
描述: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困境
后韩愈时代的“师说” ——“师道仍不传”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孟祥庚
关键词: 后韩愈时代 困境 “师说” 出路
描述:韩愈撰《师说》疾呼"师道不传",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耻学于师"。韩愈之后专门讨论教师问题的文章累世而增,自宋初至清末"师说"类文章竟有127篇之多。后世"师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师道仍不传",具体表现为"师不传道"、"为师以利"和"士不慕学"三个方面,后世学者将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指向日益"畸形"的科举制度,同时注意到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产生的实质影响。为使师道得传,后世学者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一,应提高教师选拔的标准,"择经明行修者为师";其二,教师应有更高的职业追求,"为师当为不可易之师";其三,应共同营造尊师社会氛围,"尊师敬学而后道传"。这既是走出历史困境的出路,也为解决当下教师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