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3)
从“刘、柳”到“韩、柳” ——刘禹锡与古文运动疏离的文学史解读
作者: 余莉
关键词: 刘禹锡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描述: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唐贞元、太和期间,其文学成就与柳宗元并举。然而,受永贞革新过程中的流言蜚语之累,后代史书对其人格操行评价不高,故不为宋初文坛重视;在儒学复兴与道统重建中,刘禹锡的文道观不若韩愈旗帜鲜明,对古文运动持冷静态度,又不为宋人所喜;在创作上刘禹锡重视论体文,与宋代古文运动的文体审美发展相悖,故而终被古文运动疏离在外。唐代之"刘、柳"也一变而为宋代之"韩、柳"。
陋室不陋
作者: 谢智群
关键词: 淡泊名利 刘禹锡 陶渊明
描述:陋室不陋
是到达,也是出发
作者: 罗小维1,邱胜君2
关键词: 刘禹锡 成都市 陶渊明
描述:是到达,也是出发
身边的美好
作者: 冀昱昕
关键词: 杨万里 刘禹锡 王安石
描述:美,是韩愈笔下"润如酥"的春雨;美,是杨万里笔下"露尖角"的夏荷;美,是刘禹锡笔下"胜春朝"的秋月;美,是王安石笔下"暗香来"的冬梅。美,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美,在人们心底的最深处。如果你仔细体会,美其实就在身边。
论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
作者: 肖瑞峰
关键词: 君子之交 刘禹锡 创作飞跃 角色嬗变 韩愈
描述: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今仅存《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这首以剖白心迹、倾诉心声为主旨的五言古诗的问世,在刘禹锡的创作生涯中是一次飞跃:不仅大幅度拓展了诗的容量与张力,而且强化了诗的抒情功能,将此前的泛泛言志导向"不平则鸣"的渠道。它为刘禹锡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调、规定了方向、设定了路径。以这首诗为契机,刘禹锡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开始由政治家向诗人嬗变。或者说,从这时开始,他才集政治家与诗人于一身,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并且,舞台的重心开始悄悄地从政坛向诗坛转移。此外,由这首寄兴深微的唱和诗,还可以透视两位诗人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