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之治”概念考
-
作者:
叶娟丽,范晨岩
-
关键词:
华夷论
中国之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人民为中心
-
描述:"中国之治"是十九大以来理论回应中国治理实践的最新成果,具有特定的语境与含义。但仅从"中国之治"这个四字词语的提出来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可考证的资料中,苏轼最早提出"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从而将"中国之治"与华夷论相连。此后,严复、康有为、鲁迅等人分别从不同立场使用了"中国之治"这个概念。根据"中国之治"的词源学意义与十九大以后"中国之治"在学术界"复兴"的具体历史背景,现实语境的"中国之治"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中国之智,即中国式治理理念;二是中国之制,即中国式治理方略;三是中国之志,即中国式治理愿景。当然,对"中国之治"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界定。结合"中国之治"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语境,在使用与传播这一概念时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分清"中国之治"的应然形态与实然形态,处理好作为工具的"中国之治"与作为目的的"中国之治"的关系,注意将"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相结合。
-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作者:
华金良
-
关键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守土有责
-
描述:"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出自韩愈《送穷文》,意思是说,把个人利益放在众人利益之后去考虑,把分内责任放在别人之前去承担。换句话说,就是多讲责任、少讲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的确让人眼羡,欲想求之也无可非议。但追求利益,须以履行责任为基础。唯有知责担责,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才能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收获名利、受人敬仰。是重责任还是重利益,关乎一个人的为官境界、价值追求、人生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