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西林壁
-
作者:
苏轼,雨果
-
关键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
题西林壁
-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写出了庐山千姿百态的风貌。庐山向来以雄、奇、险、秀著称,同一山峰,从这一面看,平高而长为9岭,从另一面看,则直上孤立为9峰;无论远观、近赏、俯瞰、仰视,形状、山色、姿态、气势又各自不同。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作者:
宋 · 苏轼
-
-
描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
望江南·超然台作
-
作者:
苏轼,佚名
-
关键词:
首词
-
描述: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公元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